金融科技带来的四大挑战_观点频道_财新网

新闻来源    2018年03月22日 07:03

  【财新网】(专栏作者 尹振涛)

金融科技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金融科技的起步阶段或萌芽阶段,也有人称之为“金融互联网”。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传统金融机构的线上化,大家的感受就是网上银行。如果大家几年前到银行开户,有时候客服会让储户打个勾“是否开通网上银行”,而网上银行主要是指PC端业务。PC端的业务主要是到柜台实现的业务,可以说是传统金融业务或产品的简单线上化实现。

  第二个阶段,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互联网公司的金融化。比如一些电商平台逐步涉足了很多金融业务或类金融业务。在这个阶段,金融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移动支付和智能手机等技术手段的创新,这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大家用手机完成金融服务的信心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个阶段,金融科技的特点是并不改变传统金融的本质属性,但在具体的业务层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其产品代表就是我们常说的互联网金融的几大业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众筹、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等等。




  第三个阶段,是现在普及率最高、使用最频繁的“金融科技”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既不是互联网企业金融化,也不是传统意义上金融企业的线上化,而是互联网公司、金融公司以及科技公司之间的强强联合。在这个阶段,有更高端、更适合金融的技术,比如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技术成为连接桥梁。在这一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包括了智能投顾、大数据风控、数字货币等等。

  金融科技将带来的四大挑战

  一是跨界化。金融科技是金融和科技的结合,它横跨了科技和金融两大领域。金融产品或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融合了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或者是各类产业,又或是金融业态的混合,包括基金、私募、股票、证券等不同的产品。如果再叠加上技术因素,这种混合和跨界的确给当前的金融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跨界化的另一个挑战是存在监管真空、系统重要性低估和监管技术落后等问题。在传统的监管机制下,监管的是机构,不是业务,但在金融科技领域很难依靠单一机构或部门实现,更多的体现一种业态,所以就很容易存在监管真空。什么是低估重要性机构呢?以前,在互联网金融野蛮发展的阶段,很多监管机构认为它们是科技公司而不是金融业务机构,忽视了互联网金融的属性,也低估了其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对于科技的投入,监管机构很难在短时间补上科技的短板。金融科技的产品很难用传统的人工或传统非现场监管、现场监管与之匹配,所以对当前的监管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是去中介化。金融在三次产业划分中,充当服务机构,即中介的角色。有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他们就取代了传统金融公司的中介职能。例如,以前我们要到银行办理一些存贷等业务,而现在只要通过金融科技平台或者第三方支付渠道就可以办理了。与其说是金融中介改变或金融脱媒,倒不如说是获取渠道改变了。但是,我们当前的金融监管是机构监管,盯住金融机构,这也是当前可能会产生重大风险的原因。

  三是去中心化。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我们当前的金融体系均是以中心化模式为基础的,其货币发行需要中央银行,其金融运转的信心依靠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具有国家信用的银行。同样,与传统金融模式相对应的监管形式,就是当下的“一委一行二会”的监管框架,甚至有进一步统一的可能。不管最终表现为几家监管部门,但始终是中心化的,而金融科技则颠覆了这种中心化。简单说,之前集中的、中心化的和针对单一机构的监管框架,面对当前分布式、去中心化和针对平台的金融科技创新,存在极大的挑战。

  四是自伺服。这是金融科技带来的第四大挑战。为什么Alpha Go可以打败人类?是因为它输入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并进行了算法上的不断迭代。但是并不能判别输入的基础数据正确与否,不能收敛错误的计算算法,甚至可能进一步将错误发散,这一风险更大。

  金融科技监管:特点与发展

  回顾2017年金融科技监管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

  第一,框架建立。围绕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从2015年初国务院出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之后,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框架都已经初步确立,其他业态也在不断完善中,并经过专项整治进行微调。

  第二,存量思维。当前针对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措施,更多体现出消化存量风险的思维,当然这也具有很强的短期性。这一监管理念主要来源于贯彻十九大精神中提出的“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三,监管果敢。首先是出手果断,2017年围绕互联网金融领域监管政策的推陈出新速度很快。其次是出手较狠,针对校园贷、现金贷以及ICO等监管措施体现出这一点。

  展望2018年金融科技监管态势,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

  第一,趋稳。根据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今年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将趋于稳定,注重监管框架的构建。

  第二,长效。随着网贷行业“1+3”监管框架的确立,加上网联和新联等基础设施的最终落地,2018年的监管将不断走向长效化。

  金融科技发展:四个“不能忽视”

  回归到业界本身,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四点不能忽视:

  第一,要注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要提高金融知识和风险认知水平。

  第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在征信体系、支付框架和数据统计。

  第三,坚守数据安全,防范技术风险,杜绝灰犀牛,警惕黑天鹅。

  第四,包容性监管理念,差异化和统一监管配合,加强监管科技能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秘书长

  【财新私房课】如何看待比特币、区块链,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高级研究员王立仁带你勾画未来世界的经济宏图。详情请看:《王立仁:区块链、比特币,Fintech简史与未来图景》 


新闻来源


CryptoCurrencyCNYChange 1hChange 24hChange 7d
Bitcoin255,372 0.58 % 1.10 % 12.10 %
Ethereum7,415.8 0.74 % 4.71 % 7.76 %
Tether6.720 --- 0.03 % 0.26 %
USD Coin6.450 0.19 % 0.45 % 0.44 %
BNB1,430.0 2.20 % 3.04 % 26.90 %
Binance USD6.490 0.38 % 0.60 % 0.69 %
Cardano14.22 0.42 % 4.87 % 0.22 %
XRP6.950 0.74 % 0.44 % 13.05 %
Solana120.65 1.27 % 1.81 % 28.37 %
Polkadot186.24 0.08 % 15.21 % 37.87 %
Dogecoin2.050 0.07 % 5.76 % 12.58 %
Dai6.440 0.16 % 0.37 % 0.52 %
Shiba Inu0.00005447 2.36 % 8.57 % 35.74 %
TRON0.4254 0.04 % 0.43 % 3.05 %
Wrapped Bitcoin219,027 0.89 % 1.38 % 3.42 %
Avalanche263.57 1.24 % 9.58 % 126.95 %
LEO Token33.79 0.33 % 1.29 % 7.54 %
Lido Staked Ether14,642 3.41 % 12.96 % 26.05 %
Litecoin2,003.2 1.07 % 7.23 % 35.68 %
FTX Token487.26 3.93 % 19.20 % 58.37 %
Chainlink159.12 0.87 % 1.57 % 4.71 %
Polygon6.530 0.79 % 0.08 % 13.45 %
Crypto.com Coin1.460 0.20 % 4.39 % 9.05 %
Stellar3.260 0.41 % 6.68 % 0.28 %
OKB116.24 1.75 % 9.87 % 78.32 %
Near91.56 0.11 % 6.96 % 68.08 %
Algorand11.89 1.63 % 5.73 % 6.03 %
Bitcoin Cash6,714.1 0.17 % 13.74 % 49.71 %
Ethereum Classic131.94 0.65 % 2.71 % 3.48 %
Monero2,256.9 0.15 % 7.91 % 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