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航:走向共识的区块链 | 洪泰春分大会_搜狐财经_搜狐网
上周洪泰春分大会上,星合资本董事长、点融网创始人郭宇航分享了他对区块链的认知,从疑问到难题,从链币之分到投资之辩,从比特币的几宗“罪”到势在必行的前景,以及,最重要的,在万物上链的大方向上,我们如何拥抱未来。
以下是经整理编辑的演讲内容,全文不到5400字,10分钟即可读完。
“似乎有一样东西开始让币圈和链圈走向共识”
今天的题目是《走向共识——区块链》。所有技术都有走向共识的一条漫长的路要走,区块链只是其中之一,并不鲜见。
2000年,我记得刚进互联网的时候就碰到纳斯达克暴跌,一堆企业变成1美元以下。那个时候大家对互联网的悲观情绪远胜于今天对区块链的批判和指责。所以谈到了区块链,刚才主持人也讲到,币圈、链圈似乎泾渭分明。这跟我们金庸小说的华山派气宗、剑宗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发币,没有底层技术支撑的话,这样的区块链的确是空中楼阁。但是,怎么样让币圈和链圈走向共识呢?我在2015年关注区块链,2016年走访区块链公司,希望投资它们的时候,链圈对币圈是完全鄙视的。刚才主持人讲到三点钟区块链群,现在,似乎有一样东西开始让币圈和链圈走向共识,就是“财富效应”;如果大家看不到百倍、千倍的上涨,那些大佬怎么会在半夜三点钟讨论对他们来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技术概念?
Google和百度的搜索指数,每一次币价上涨,比特币峰值就达到一个新的高位。去年12月,比特币在全球搜索范围都达到高位。但是区块链搜索始终不温不火,反倒在中国百度指数上面由于比特币和各种币的赚钱效应,区块链的搜索要比Google在海外的搜索比例更高。
大家很关心的,就是比特币的市值曾经接近2万美金。我今天上台前看了一下,9千美金,又开始逼近1万美金。一个完全没有国家背书基础的一串密码,如何达到这样惊人的共识?分析一下背后原因,比如说我们看一下比特币的分布,总共2100万枚,这是中本聪设计的一个上限,避免货币滥发。现在大概挖出来的是1700多万枚,在2140年所有比特币可能会挖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百万枚比特币永远沉没。
比特币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只认密码不认人。想去任何地方解密自己的帐户,几乎是不可能的。据保守估计,大概有几百万枚比特币因为种种原因,当年几分钱,甚至不要钱,所以大量人是抱着游戏心态进入的,没有保管好比特币。大家看到在日本东京,据说过万商家接受比特币支付;同时,在暗网,色情、军火等很多领域的确在用比特币交易。所以它的使用场景是某种刚需。
我身边有一个五道口EMBA的同行,说在过去五年里从五千多人民币到五万人民币一路过来,收了4亿多比特币,还想买2亿,但是买不到,我建议他到香港买。他说6亿收完了放三年,作为整体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将来交给女儿。他说有归零的准备,但是如果放弃了这样的配置,也许就永远失去了在一个新的赛道上布局的机会。
所以说虚拟币里的黄金——比特币当仁不让。身边很多没有进入区块链投资、山寨币投资的人最早知晓的、也最容易相信的就是比特币。我原来的同事各个跨界进入金融科技领域的,不管奢侈品界还是媒体的,进来说我就试着买1个比特币玩一玩,这样就慢慢沉没在他们的电子钱包里了。所以未来,我绝对不推荐任何对于ICO的高风险项目没有深度了解的个人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但是如果想了解虚拟货币或者区块链,只要知道开个钱包、怎么在匿名方式下转帐,我觉得可以选择比特币练练手。
比特币的几宗“罪”
很少有人知道香港有比特币ATM机的,说明在很多不注意的场景,比特币正在慢慢渗入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去年委内瑞拉通胀差不多两千倍,所以在很多国家对主权货币丧失信心的民众,手上持有虚拟货币,就成了一种避险工具。对智能手机用户来说,全球还有多达十亿的民众没有银行帐户。未来的虚拟货币,只要有一个手机终端,相当于开了一个瑞士银行帐户,这样一种美妙前景也使得这个行业的潜力巨大。
打脸的来了,Mt.Gox(门头沟事件)在2013年出现,造成了当年比特币大跌。这个是不是监守自盗?当中的安全性是不是像技术人员宣称得那么好?后来发现实际上当时交易所犯了一个巨大错误,把钱包上的比特币没有卸载到离线的冷钱包上。比特币本身的哈希算法密码学的保护到今天还是坚不可破,但是交易所本身作为一个中心化的交易场所,它的本质技术漏洞导致了比特币失窃事件。但是这之后不到几个月时间,比特币的价格又开始恢复。
所以我们一直要反复地去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完全虚无的虚拟货币,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极客玩出来的概念,今天慢慢进入到传统的华尔街金融统治的区域。
它为人所诟病的几点,安全问题刚才说了,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只要量子计算机还没有铺开,目前所有的攻击手段对比特币的密码分析和解析还是很难做到的;如果量子计算机出来,全球的银行在线系统也就几乎形同虚设,所有的密码都面临新一代升级。
非法交易是道德层面的事情。我们在世界通行的货币或者一般等价物里,钻石曾经也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很多需要现金交易而非银行转帐交易的场景里,钻石承担了今天比特币一样的角色,所以工具无所谓好坏,在于使用者把它用于什么场合。
能耗是另外一个挑战。大家都说在2014、2015年维持比特币整个系统运转的矿机耗电量相当于爱尔兰一个国家的耗电量。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美国花了多少代价维持美国的硬通货?
分叉和回滚。以太坊的回滚造成了对区块链的信仰危机,就是黑客找到以太坊智能合约的漏洞,使得大量以太失窃的时候,当时社区里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说既然我们的规则有漏洞,我们就该认,继续往这条开发路上走;另一种说法是不能让坏人得逞,把那些币作废,开发一种新的。我个人认为在一个技术开发早期,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势必有一些漏洞,进行一些制度上的修整,是可以的;但是过了三年技术还有漏洞的话,区块链会面临新一轮危机。
展望数字货币
现在接近两千种数字代币,有一篇文章对其中900多种进行了分析,比我想象得好。之前在演讲中,我说99%ICO项目不靠谱。现在通过严格统计,在985个项目中有50个项目发展得相对较好,没有跑路、技术源代码在更新、所有进程可跟踪,而且团队相对靠谱。
所以链圈和币圈的差异,由于币的差异一定会有一部分流入链的研究。所以并不像媒体妖魔化的一切ICO项目都是骗钱。放眼全球,虽然优秀的工程师非常多,但是有几百行智能合约操作代码的可能不超过1千个,中国不超过1百个。所以号称自己懂智能合约的工程师,月薪能轻松过6万。
所以在整个泡沫中,新币破发,是不是多数IPO形式完全没有价值了?2000年,互联网早期,网易跌97%,腾讯早期跌70%,看看如今的市值,现在价格是百倍的恢复,所以我们不要轻易以价格评判一个技术可行或不可行。
我们展望数字货币,快牛慢熊,跟中国股市很像。为什么在过去几年中国有几波大的牛市?人口红利在资本市场是屡屡得以验证的。在虚拟货币市场,去年从百万级到千万级,未来一定还会有千万级到亿级的过程,虽然看起来有很多不靠谱,但是我认为ICO这么一个商业模式,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样,打开后很难收掉。
尽管各国政府在围追堵截,很多小的国家存在,这也是一种必然,当然这不作为散户进入投资虚拟货币交易的任何建议。波动是常态,在这个圈子里有一句话,说涨跌50%叫横盘,跌90%那才叫跌。所以在虚拟币投资过程中大家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心理承受能力,不是拿自己完全输得起归零的投资金额来尝试这种高风险项目的话,轻易不要进入这个市场。大家可以观望,到未来整个市场明朗之后,才开始进入。投机还是主流,这是虚拟货币目前的现状。
区块链最大的共识今天来看并不是技术有多先进,或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更多的还是挣钱,不是对技术有什么人文情怀。大家说最早的一批在币圈赚钱的都是上一代在互联网失意的人,慢慢才有精英进入,之后会有大佬进入,之后带着一群韭菜进入,所以区块链搅动了VC、PE。
2008年金融危机催发了大量金融科技创新,就是因为对华尔街的不信任,对中央化的极权机构不信任,对专家的不信任,才建立了一种新的信任机制,靠数学、密码学。我们现在把Token(通证)尽量跟代币结合在一起,计量贡献。大家看到人人网、Telegram等,为什么那么多互联网公司想要发行自己的通证?不把消费者变成自己的对立面,而是站在统一市场赚市场的钱。在传统的金融世界,现金也好,转帐也好,有支付和清算才能完成金融的整体交易,但在虚拟货币世界里二者合而为一。大家知道,银行成本巨大,十几、二十年前银行每天下班还要工作几个小时,为了对账;在虚拟世界,区块链成本会变得更低。
代码即法律,就是指程序员的世界里,编程、代码就是虚拟世界的法律。这是不可逆转的。
社群代替公司。现在公司的股东变化非常麻烦,一个新股东,哪怕只有1万美金股份,也要所有股东同意,才能做一些变更。社群里,对一个公司的支持,进入社群,有代币,就成了公司一员。这样的经济效率是在传统的公司体制下很难达到的。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也是密切相关。我们在中科院的一次闭门会议上,一个院长助理说,在最前沿的技术工程师圈子里,大概有北大、清华这样一线高校的五个计算机学院的院长,加上以360、腾讯、新浪为主的各个公司的CTO,他们有一个十几、二十人的群,天天也在研究区块链技术对各个行业可能形成的冲击。
这种关注千万不要因代币混乱而轻易否定。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我们看到未来数以亿计不断产生数据,以区块链天生分布式方式,在本地处理数据,建立信任机制,形成整个社会的协同效益,这是区块链对未来的最大影响。
底层结构如何解决共识问题?我们用数学的方式解决了人为决策的过程。比特币的POW(工作量证明),用工作量算法的方式公开透明地表明每一个记账权利由算力决定。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看到未来由于资本的协同,算力的集中使得在分布式原理下新的中心慢慢形成,但是在社区里又有一些工程师和算力投资者,只要看到一家算力独大的算力池会自动加入、自动平衡,不让算力这种新的中心在区块链上形成新的垄断。
用全球计算机力量来解决安全问题,这似乎也不是任何一个政府可以做到的,但我们的技术可以形成这样的可能性。
我们如何应对?
区块链的局限非常多,它的技术并不成熟,未来两三年很有可能进入新的沉寂期,它只认数字签名不认人。但是大家记住,我们在传统的银行体系里,拿着借记卡、密码,同样不是本人也可以从银行ATM机拿走钱,所以这不是区块链本身致命的缺陷,很多金融机构也有。
所以通证经济让一切变得有代价,这怎么理解?我们知道在有了短信、微信以后,最骚扰我们的就是垃圾信息。发垃圾信息几乎是零成本。在通证体系,我们开发一个全新的邮件系统,每发一份邮件是要付出通证代价的,这种情况下垃圾信息可能会被杜绝。
在现有体系如何保证不涉嫌非法集资?在过去五年P2P创业里,也是反复地提醒自己,在没有法律规制的情况下,怎么守好创业的红线和底线?我们最近看到瑞士出台的对于Token的四个定义里有重要的一条,就是当产品开发完成上线,有实际使用场景,你的通证发行不是证券发行,而是可以获得一种货币,可以在多大范围内使用,包括是否允许跟法币兑现,这是一条红线。
现在使用的通证不能随时跟法币任意兑换,这也是去年三大比特币交易所关闭的主要原因。任何一般等价物,很多时候比特币到底是虚拟货币,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我们希望把它解释成不是货币,这样不会触及监管者的神经;但是当它在一定范围内真正成为一般等价物的时候,再想否认它的货币属性,就几乎很难了,包括二级市场,包括溢价买卖,实际上很多监管无法非黑即白地去判断某个新生事物的合规性,只有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程度,它才会仔细来思考如何定性,而定性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来决定这个结果。
公司制,这本身不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创新,但是造就了整个西方资本市场,包括中国的资本市场的繁荣。未来在通证情况下不需要成为股东,大家就可以分享企业发展的收益,是不是通证可以构建一个新的经济体系和经济逻辑?我们拭目以待。
某点评网站也是一个案例。大家可以去想,我们每一次对餐饮的评价,我们拿到一个Token,拿着这个Token可以去店铺抵扣消费。这些行为在目前的范围内监管都是认同的;但是当某网站自己发了10亿Token,3亿给客户使用,3亿挖矿出来,3亿多自己留着,这种情况下监管开始犹豫了,这种行为是不是跟金融行为有关联了?当它的通证进入二级市场交易的时候,就进入了监管的敏感区域。
比较一下硅谷和中国,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景象。虽然硅谷也有非常疯狂的对发币的执着爱好者,但是很多优秀的人从华尔街、Google这样的团队加入了创业;在中国大量是ICO项目发行,在美国是相对集中在底层技术层面的开发,相对来说比我们国内的项目质量要好很多。
同样的审慎,不一样的监管。大家可以看到未来创新和监管博弈将始终贯穿在区块链的发展过程中。未来,如果想要在区块链新技术领域里得到扎扎实实发展的话,跟监管的沟通和交流是必须的。很多时候创业者想在创业路程中得到监管支持,主动拥抱是不可回避的路径。
小国先试,大国跟随。大国的经济体量如果一开始就对创新模式给予宽容的话,可能系统性风险比较大。所以大家看到柬埔寨、新加坡,包括香港在跃跃欲试,希望比特币等虚拟币交易上给出宽容政策。
尤其有意思的是最近俄罗斯的变化。以前日本、韩国、英美相对来说对虚拟货币友好,俄罗斯曾一度对比特币严格禁止,但最近披露出ICO的合法化在新的议案里将有所呈现,10亿卢布的ICO将有可能获得合法地位;而非合格投资人,也可以投资虚拟货币交易。如果这样的协议在一个相对大国得到通过的话,可能在未来一年、两年里对虚拟货币和ICO的态度又会有一些变化。
所以,每一次大的经济事件调整后,比特币调头向上;当然,我们认为这肯定会有尽头,但是什么时候是尽头,大家不要轻易猜测。
安静下来,然后更好地投入工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新闻来源
CryptoCurrency | CNY | Change 1h | Change 24h | Change 7d |
---|---|---|---|---|
Bitcoin | 0.58 % | 1.10 % | 12.10 % | |
Ethereum | 0.74 % | 4.71 % | 7.76 % | |
Tether | --- | 0.03 % | 0.26 % | |
USD Coin | 0.19 % | 0.45 % | 0.44 % | |
BNB | 2.20 % | 3.04 % | 26.90 % | |
Binance USD | 0.38 % | 0.60 % | 0.69 % | |
Cardano | 0.42 % | 4.87 % | 0.22 % | |
XRP | 0.74 % | 0.44 % | 13.05 % | |
Solana | 1.27 % | 1.81 % | 28.37 % | |
Polkadot | 0.08 % | 15.21 % | 37.87 % | |
Dogecoin | 0.07 % | 5.76 % | 12.58 % | |
Dai | 0.16 % | 0.37 % | 0.52 % | |
Shiba Inu | 2.36 % | 8.57 % | 35.74 % | |
TRON | 0.04 % | 0.43 % | 3.05 % | |
Wrapped Bitcoin | 0.89 % | 1.38 % | 3.42 % | |
Avalanche | 1.24 % | 9.58 % | 126.95 % | |
LEO Token | 0.33 % | 1.29 % | 7.54 % | |
Lido Staked Ether | 3.41 % | 12.96 % | 26.05 % | |
Litecoin | 1.07 % | 7.23 % | 35.68 % | |
FTX Token | 3.93 % | 19.20 % | 58.37 % | |
Chainlink | 0.87 % | 1.57 % | 4.71 % | |
Polygon | 0.79 % | 0.08 % | 13.45 % | |
Crypto.com Coin | 0.20 % | 4.39 % | 9.05 % | |
Stellar | 0.41 % | 6.68 % | 0.28 % | |
OKB | 0.30 % | 0.30 % | 0.82 % | |
Near | 0.11 % | 6.96 % | 68.08 % | |
Algorand | 1.63 % | 5.73 % | 6.03 % | |
Bitcoin Cash | 0.17 % | 13.74 % | 49.71 % | |
Ethereum Classic | 0.65 % | 2.71 % | 3.48 % | |
--- | 0.00 % | 0.00 % |